差别

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å

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

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
后一修订版
前一修订版
参考: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 [2022/03/04 09:11]
老T
参考: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 [2022/03/04 09:30] (当前版本)
老T [4、结语]
行 80: 行 80:
   2004年前,国内的临床试验均要求研究者评价任何不良事件(adverse event,AE)与试验药物的因果关系。常用4个概念描述AE与治疗的关系,即“肯定有关”,“很可能有关”,“可能有关”和“不可能有关”。我国曾采用5级评定标准。即在“可能有关”与“不可能有关”之间再加一层“可疑有关”。我国原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中心推荐的评分法(1994年版)为5级评价标准,进行判定。   2004年前,国内的临床试验均要求研究者评价任何不良事件(adverse event,AE)与试验药物的因果关系。常用4个概念描述AE与治疗的关系,即“肯定有关”,“很可能有关”,“可能有关”和“不可能有关”。我国曾采用5级评定标准。即在“可能有关”与“不可能有关”之间再加一层“可疑有关”。我国原卫生部ADR中心推荐的评分法中心推荐的评分法(1994年版)为5级评价标准,进行判定。
  
-  1994年以后,参考WHO乌普萨拉监测中心的6级标准,我国逐渐采用6级评定方法,并于2004年发布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》((7))(局令第7号),该办法同时制订了2005年版的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》((8))。2011年5月4日又颁布了新的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》。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再次发布了修订的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》, 2005年9月版及2012年11月版,是目前最重要的参考依据。+  1994年以后,参考WHO乌普萨拉监测中心的6级标准,我国逐渐采用6级评定方法,并于2004年发布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》局令第7号,该办法同时制订了2005年版的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》。2011年5月4日又颁布了新的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》。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再次发布了修订的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》, 2005年9月版及2012年11月版,是目前最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  
 \\ \\
行 140: 行 140:
   - 根据I~IV期的临床试验特征,特别是对I期的AE反应的判断有异于其他各期,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关注和考虑。在确定总的原则的基础上,对各期进行具体化的说明。   - 根据I~IV期的临床试验特征,特别是对I期的AE反应的判断有异于其他各期,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关注和考虑。在确定总的原则的基础上,对各期进行具体化的说明。
   - ADR判定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,有的甚至需要观察多年,从实际临床试验的角度出发,可以更严谨的制定判定标准,可以把上市前和上市后有机的结合起来,形成安全性评价的药物警戒监测体系,准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。   - ADR判定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,有的甚至需要观察多年,从实际临床试验的角度出发,可以更严谨的制定判定标准,可以把上市前和上市后有机的结合起来,形成安全性评价的药物警戒监测体系,准确评价药物的安全性。
 +
 +\\
 +====== 参考文献 ======
 +
 +[1] SACKETT DL. Clinical Epidemilogy [M]. 2nd. Boston: Little, Brown and Company, 1991:297-299.\\
 +[2] The Uppsala Monitoring Centre (the UMC). Safety monitoring of medicinal products:guidelines for setting up and running a pharmacovigilance center [EB/OL]. [2013-11-15]. http://apps.who.int/medicinedocs/en/d/Jh2934e/15. html.\\
 +[3] EDWARDS IR, BIRIELL C. Harmonisation in pharmacovigilance [J]. Drug Safety, 1994, 10(2):93-102.\\
 +[4] BEGAUD B, EVREUX JC, JOUGLARD J, et al. Unexpected or toxic drug reaction assessment (imputation). Actualisation of the method used in France [J]. Thérapie, 1985, 40:111-118.\\
 +[5] MEYBOOM RH, HEKSTER YA, EGBERTS AC, et al. Causal or casual? The role of causality assessment in pharmacovigilance [J]. Drug Safety, 1997, 17(6):374-389.\\
 +[6] MEYBOOM RH, EGBERTS AC, EDWARDS IR, et al. Principles of signal detection in pharmacovigilance [J]. Drug Safety, 1997, 16(6):355-365.\\
 +[7] CFDA. 药品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[EB/OL]. (2011-05-04). http://www.sfda.gov.cn/WS01/CL0053/24477.html.\\
 +[8] CFDA. 药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 [EB/OL]. (2013-12-15).http://www.cdr.gov.cn/xzzx/hyzl/hyzl2013nd/201304/t20130426_5436.html.\\
 +[9] 田少雷. 药物临床试验与GCP实用指南 [M]. 2版. 北京: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 2010:111-112.\\
 +[10] 许卫华, 温泽淮, 赖世隆. 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[J].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, 2000, 11(4):248-250.\\
 +[11] 魏戌, 谢雁鸣. 国内外不良反应因果判断原则及评价方法解读 [J]. 中国中药杂志, 2012,58(18):2744-2747.\\
 +[12] 魏晶, 王瑜歆.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概述 [J]. 中国药物警戒, 2011, 8(10):600-603.\\
 +[13] 黄登笑, 盛红彬, 黄淇敏.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判断指标效率分析 [J].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(医学版), 2010, 30(11):1416-1419.\\
 +[14] 林建莹, 黄登笑, 盛红彬, 陆逸雁, 黄淇敏.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研究 [J].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( 医学版),2010,30(8):951 - 955.\\
 +[15] 杨华,魏晶,王嘉仡,等. 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评价方法研究 [J]. 中国药物警戒, 2009, 6(10):581-84.\\
 +[16] 黄宇虹, 张伯礼. 单一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价 [J].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, 2007, 12(6):697-699.\\
 +[17] 闫永峰. 如何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 [J].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, 2005, 3(1):57.\\
 +[18] 杜文民, 王永铭, 程能能.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定与其研究方法(续一) [J]. 中国药物警戒, 2004, 1(2):17-20.\\
 +[19] 系列问答44-WHO 国际药物监测中心对可疑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如何分级?[J].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, 2002, 4 (4 ):281.\\
 +[20] 陈颖, 朱向珺, 李瑛. 2007-2011 年国家避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关联性评价分析 [J]. 中国药房, 2013, 24(14):1303-1305.\\
 +[21] 冯变玲, 杨世民, 贺小红, 等. 药品不良反应多维关联规则挖掘及预警模型构建 [J]. 中国药事, 2012, 26(10):1076-1082.\\
 +[22] 杜广清, 张祥华, 门阳, 等. 药品不良反应循证医学证据关联性评价方法学的教学体会 [J]. 中国药房, 2011, 22(48):4607-4608.\\
 +[23] 杨华, 魏晶, 王嘉仡, 等. 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评价方法研究 [J]. 中国药物警戒, 2009, 10(10):581-584.
  
 \\ \\
  • 参考/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关联性判定方法研究探讨.1646385105.txt
  • 最后更改: 2年前
  • 老T